天氣越來越涼了,走出房間,一股涼意便撲面而來。轉眼,霜降來到了。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了。
2020.10.23 九月初七周五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霜降節氣的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它是一個典型的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麥忙。
早播小麥快查補,保證苗全齊又壯。
糯稻此節正收割,地瓜切曬和鮮藏。
棉花摘收要仔細,棵上地下都拾光。
復收晚秋遍地搞,柴草歸垛糧歸倉。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澆水把蟲防。
大蔥蘿卜陸續收,白菜抓緊來攏幫。
敞棚漏圈快修補,免得牲畜體著涼。
拴牢牲畜圈好豬,麥苗被啃受影響。
捕撈成魚上市賣,藕葦蒲芡采收忙。
城鄉害鼠一起滅,既防疫病又保糧。
霜·降
《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后,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里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節氣風俗
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古人眼里,菊花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是“延壽客”、不老草。《雜五行書》說:在屋舍旁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侵害身體的晚秋寒氣在古代常被視為鬼魅惡氣,能驅風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間作驅病療疾之用。
送芋鬼
在廣東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辟兇迎祥。
登高遠眺
古時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九月節,寒露、霜降、重陽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氣量和肺活量明顯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還可以培養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進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告別秋天,迎來冬天,黝黑的馬路邊,大樹落下一片片樹葉,這一片片翩然起舞的落葉,不知是對秋日的眷戀,還是對冬日的歡迎呢?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