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墻面泛堿現象真的是無處不在。尤其是在與衛生間相隔的墻經常出現膩子空鼓剝落的現象。掀開墻紙或剔除空鼓膩子后往往會發現表面砂漿層已經松軟,甚至一碰就掉,其表面往往會附著白色的粉末。這種現象就是通常所說的墻體“泛堿”。
墻面泛堿非常影響美觀,想必很多人也都試各種過抗堿底漆,防水膠和草酸,但過不了多久墻面就又重新泛堿泛黃了,真的很煩。
墻面之所以會“泛堿”,必須要同時滿足三個因素:
1)墻面內必須存在堿的來源。因墻體往往是輕質磚+抹面砂漿的形式,砂漿內含有水泥,而水泥的水化產物就含有堿,因此這個條件很容易滿足。
2)墻體內必須有連通的滲水通道。砂漿是一種多孔介質,本身孔隙率比混凝土大得多,且厚度往往又比較薄,而且灰砂比很小,水泥往往是325的低標號水泥,此外,如果砂里面含有泥,硬化后的砂漿層很容易形成連通的滲水通道。
3)墻體內必須要有水分。墻堿的成分主要是指水泥水化后的氫氧化鈣,當然也包括一些鹽,墻堿需要先溶于水,再以水為載體才能在通道中運輸,最后到達墻體表面,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和碳酸氫鈣等。
以上三個條件只有同時滿足才能導致墻面“泛堿”,所以我們只要解決其中一個問題就能解決墻面“泛堿”。
一、切斷“墻堿”來源
我們先來看“切斷”第一個因素的手段,即除掉砂漿層內的墻堿來源。目前市場上用的酸性除堿劑大概可歸屬于這一類,比如草酸、磺酸、醋酸等物質,通過酸性物質與堿性物質中和消除堿源。但有水泥的地方就有堿,因此憑借該方法很難徹底消除,尤其是砂漿內部的堿,更是不太可能被全部中和,所以采用酸性劑消除堿源并不合適。此外,理論上水泥結構本身就靠堿性支撐,酸性劑用量過多會破壞和腐蝕水泥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孔隙率只會越來越大。
二、切斷滲水通道
切斷連通的滲水通道這個方式相對來說較為可靠和徹底,也比較容易實現。
切斷滲水通道的常用的方法:
利用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對泛堿基面進行處理。不論是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還是水性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都有兩個作用:
1)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能跟砂漿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結晶物,減少堿源;
2)生成的結晶物可堵塞毛細孔,切斷了連通孔隙。但因為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自身就含有大量水泥,如果產品質量本身有問題,不但不能根治泛堿,反而涂層自身會出現新的泛堿現象。水性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雖然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必須生成足夠多的結晶物把連通孔隙徹底切斷,因為砂漿的孔隙率比混凝土要大得多,尤其是已經出現泛堿的地方,孔隙率就更大了。這對于水性滲透結晶材料的質量要求非常高了。
三、切斷水源
“切斷”水源相對來說是比較麻煩的,也是幾個方法中最為困難的。就拿與衛生間相連的隔墻泛堿來說,水的來源為衛生間地板磚下積存的水,通過多孔介質的虹吸效應返上來的。
要想把地磚下積存的水全部清除,可以通過注漿的方式將水全部置換出來,且保證后續不再積存水。當然采用的注漿材料必須要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切不可采用市場上那些氨含量超標的“果凍類”或“水固化”之類的有毒產品來注漿。
采用市場上那些硅酸鹽類的不砸磚產品來“切斷”水源,不僅可以置換地板磚下積存的水且再造防水層,而且安全環保,還可以保證固化體不收縮,壽命長。